
题目: 中老年人读书对身心与生活有何助益?
主讲人: 李莉莉临床心理治疗师
日期: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许多老年人在谈到“读书”这个话题时,总会流露出复杂的情绪。例如,有人会说:“我不识字”、“我只读到小学”、“我怕读书”、“我读书没用,还是一事无成”。对不少长者而言,读书似乎是一项遥远且困难的挑战。他们常常怀疑,读书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
“读书”包括阅读文章、报章新闻,甚至网络上的深度报道。许多人在阅读近期有关母象及小象的社会新闻后,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我要更珍惜身边的人事物”。这种情感的产生,就是阅读带来的启发和反思。当我们因阅读而产生感悟,思想有所提升,这正是读书为人生带来的真正价值。
A) 为何要读书?
读书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或让自己变聪明,更重要的是,它能丰富我们的情感与思考能力。当我们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不同的生命故事,我们就会在心灵层面获得成长。
当人类处于25至30岁之间时,大脑神经元(约有800亿个)最为活跃,这一阶段也被认为是大脑发育的巅峰期。然而,30岁之后,脑细胞的活跃度会逐渐下降。在30至50岁之间,大脑神经元的活跃度每年下降约0.2%至0.3%;而到了60岁之后,下降速度将加快至每年约0.5%。如果我们没有采取积极的方式刺激大脑,甚至长期沉迷追剧、不停地吃或长时间睡,脑细胞退化的速度可能会加快。
记忆力与专注力的衰退,是大脑老化的警讯。年轻时偶尔健忘并不罕见,但若记忆力持续明显下降,就需要引起重视,可能是神经元正加速退化的表现。 除了规律运动外,阅读是另一种有效激活大脑、延缓退化的重要方式。持续阅读不仅能刺激脑部活动,还能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的大脑提供持续的“锻炼”,有助于延缓脑细胞的退化过程。
运动的确能刺激大脑,但主要活化的是与运动相关的区域,例如:大脑的运动功能区、感觉区、躯体感觉联合区和小脑。这些区域虽然重要,却较少涉及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
日常社交则主要活化语言相关区域,有助于语言理解与表达。但即便如此,社交互动在日常生活中也未必能大幅锻炼到大脑前额叶区域,这些区域主管高级心理机能,例如情感表达、专注力、计划性、判断力和决策能力。韦尼克氏区也是如此,虽然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维持思维流畅与语言理解方面却至关重要。
因此,在老年阶段,除了维持规律的运动以外,更应培养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广泛激活大脑的多个区域,延缓脑部退化。
耶鲁大学于2016年发布的研究指出:每天只需阅读30分钟,就能显著提升大脑与身体的健康状况。阅读时间越长,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可能性就越高。当脑细胞保持活跃,我们的思维也更加清晰,从而更具理性地判断事物,控制行为,例如管理饮食习惯或增强安全意识。
此外,美国拉许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2013年发表于《神经病学期刊》的研究也指出,阅读与其他心智刺激活动有助于延缓失智症(Dementia)的发生。换句话说,阅读不仅滋养心灵,更是守护大脑健康的重要方式。
B) 读书,是与他人连接的桥梁
独阅:在宁静的环境中独自阅读,让内心得到滋养。日后与亲友相见时,可以将所读内容分享出来,增进彼此交流与理解。
听书:对于识字有困难者,可借助科技或请亲友朗读,从中汲取启发,再与他人分享所得,依然可以建立连结。
共读:与他人一同阅读,由其中一人朗读,再共同交流阅读心得。这种互动,不仅增强理解力,也促进感情连结。
C) 读书,也可以很快乐
阅读时那轻柔的朗读声,能带来一种心灵的安宁。
一本好文章可以:
D) 爱上读书可以身心自在
脑健康 = 心健康。当压力与焦虑减少,睡眠质量自然提升。阅读,不仅能帮助我们放松心情,还能在书中找到生活的解决之道,减轻内心的困惑与不安。
透过阅读,我们可以把“不懂”变成“懂”,为自己找出更明确的方向。遇到难题时,与其唉声叹气,不如翻开一本书,从中汲取知识,自然能减轻焦虑。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指出,“慢读”(slow reading)对大脑健康有益,同时能有效降低压力。日本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也在2018年提出,大量阅读可以让大脑像腐叶土一样发酵,形成一块富有养分的思考土壤。
主讲人: 李莉莉临床心理治疗师
日期: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许多老年人在谈到“读书”这个话题时,总会流露出复杂的情绪。例如,有人会说:“我不识字”、“我只读到小学”、“我怕读书”、“我读书没用,还是一事无成”。对不少长者而言,读书似乎是一项遥远且困难的挑战。他们常常怀疑,读书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
“读书”包括阅读文章、报章新闻,甚至网络上的深度报道。许多人在阅读近期有关母象及小象的社会新闻后,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我要更珍惜身边的人事物”。这种情感的产生,就是阅读带来的启发和反思。当我们因阅读而产生感悟,思想有所提升,这正是读书为人生带来的真正价值。
A) 为何要读书?
读书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或让自己变聪明,更重要的是,它能丰富我们的情感与思考能力。当我们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不同的生命故事,我们就会在心灵层面获得成长。
让脑细胞保持活跃

当人类处于25至30岁之间时,大脑神经元(约有800亿个)最为活跃,这一阶段也被认为是大脑发育的巅峰期。然而,30岁之后,脑细胞的活跃度会逐渐下降。在30至50岁之间,大脑神经元的活跃度每年下降约0.2%至0.3%;而到了60岁之后,下降速度将加快至每年约0.5%。如果我们没有采取积极的方式刺激大脑,甚至长期沉迷追剧、不停地吃或长时间睡,脑细胞退化的速度可能会加快。
记忆力与专注力的衰退,是大脑老化的警讯。年轻时偶尔健忘并不罕见,但若记忆力持续明显下降,就需要引起重视,可能是神经元正加速退化的表现。 除了规律运动外,阅读是另一种有效激活大脑、延缓退化的重要方式。持续阅读不仅能刺激脑部活动,还能在日常生活中为我们的大脑提供持续的“锻炼”,有助于延缓脑细胞的退化过程。

运动的确能刺激大脑,但主要活化的是与运动相关的区域,例如:大脑的运动功能区、感觉区、躯体感觉联合区和小脑。这些区域虽然重要,却较少涉及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
日常社交则主要活化语言相关区域,有助于语言理解与表达。但即便如此,社交互动在日常生活中也未必能大幅锻炼到大脑前额叶区域,这些区域主管高级心理机能,例如情感表达、专注力、计划性、判断力和决策能力。韦尼克氏区也是如此,虽然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维持思维流畅与语言理解方面却至关重要。
因此,在老年阶段,除了维持规律的运动以外,更应培养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广泛激活大脑的多个区域,延缓脑部退化。
耶鲁大学于2016年发布的研究指出:每天只需阅读30分钟,就能显著提升大脑与身体的健康状况。阅读时间越长,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可能性就越高。当脑细胞保持活跃,我们的思维也更加清晰,从而更具理性地判断事物,控制行为,例如管理饮食习惯或增强安全意识。
此外,美国拉许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2013年发表于《神经病学期刊》的研究也指出,阅读与其他心智刺激活动有助于延缓失智症(Dementia)的发生。换句话说,阅读不仅滋养心灵,更是守护大脑健康的重要方式。
B) 读书,是与他人连接的桥梁
独阅:在宁静的环境中独自阅读,让内心得到滋养。日后与亲友相见时,可以将所读内容分享出来,增进彼此交流与理解。
听书:对于识字有困难者,可借助科技或请亲友朗读,从中汲取启发,再与他人分享所得,依然可以建立连结。
共读:与他人一同阅读,由其中一人朗读,再共同交流阅读心得。这种互动,不仅增强理解力,也促进感情连结。
C) 读书,也可以很快乐
阅读时那轻柔的朗读声,能带来一种心灵的安宁。
一本好文章可以:
- 增长知识;
- 唤起回忆,让人想起过往的趣事;
- 激发共情,让读者感受到他人的情感。
D) 爱上读书可以身心自在
脑健康 = 心健康。当压力与焦虑减少,睡眠质量自然提升。阅读,不仅能帮助我们放松心情,还能在书中找到生活的解决之道,减轻内心的困惑与不安。
透过阅读,我们可以把“不懂”变成“懂”,为自己找出更明确的方向。遇到难题时,与其唉声叹气,不如翻开一本书,从中汲取知识,自然能减轻焦虑。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指出,“慢读”(slow reading)对大脑健康有益,同时能有效降低压力。日本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也在2018年提出,大量阅读可以让大脑像腐叶土一样发酵,形成一块富有养分的思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