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餐厅对吵闹熊孩子父母罚款制
讲题: 新加坡餐厅对吵闹熊孩子父母罚款制
时间: 2022年11月11日(星期五), 2pm - 3pm
主讲人: 李莉莉临床心理治疗师

熊孩子出没,如何应对?
  • 孩子在公共场合吵闹,应对方式需考虑孩子的年龄。


 


儿童年龄发展图表
年龄 0-3个月 1-2岁 2-3岁
发展
  • 没安全感
  • 生活无规律性
  • 没语言能力
  • 表达方式:哭泣与肢体
  • 环境:满足身理与心理需求
自主动作发展
  • 认知范围变大
  • 主动离开父母怀抱
  • 父母关照成束缚

社会情绪发展
  • 想和他人接触
  • 怕生阶段
心理发育: "自我概念"
  • 要独立
  • 不听话
  • 和父母作对
  • 对环境好奇,想去摸索
  • 行为管理初期,但不适合惩罚

注: 3岁前的孩子与特殊孩子不能称为“熊孩子”。


何谓 “熊孩子”?
3岁以前的孩子不应被称为“熊孩子”。根据以上的图表,孩子在2-3岁时,开始探索并学习适当的社会行为,并在3-4岁以后学习运用基本的社会行为。若孩子在3岁以后依然表现哭闹、打扰他人等不受控制行为,就可被定义为“熊孩子”。

但是,特殊孩子就需要另当别论。特殊孩子有发展迟缓问题,他们的心智特质、神经动作、社交、沟通能力等发展得较缓慢,偏离一般儿童。特殊孩子的黄金治疗期为3-4岁,父母应趁这期间建立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基本的认知、行为等。因此,我们应给予特殊孩子宽限期至5岁,在他们稍微拥有基本认知与自我控制能力后,再学习基本社会行为。

是否限制特殊孩子外出的机会?
  • 不鼓励。让特殊孩子多外出能让他们与外界连接并学习正确的社会行为。建议父母选择适合特殊孩子外出的机会(如:在人潮较少的时段或备有儿童游戏区的餐厅用餐)

当熊孩子不受控时,父母应:
  • 了解孩子原始动机 (如:探索,引起注意,逃避餐点);找出动机并作出纠正
  • 厘清目标(不在短时间内往不同目标行为作出纠正)
  • 保持稳定情绪
  • 引导孩子朝不同满意度发展
  • 实施自然结果 (在公共场合吵闹或不跟规矩 –> 被带离开现场, 无法享受,非惩罚)

正面教养能塑造正面行为:
  1. 以情感基础纠正行为
  2. 建立彼此冷静空间
  3. 实践和参与的机会
  4. 一同建立日常惯例
  5. 鼓励多于赞美

根据临床研究,父母能力范围内的经济惩罚是有管用的。父母会因为这个小型经济惩罚而愿意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提醒自己做个好父母。

惩罚对孩子的影响:
  • 当众谴责会让孩子造成自卑心理、自我价值低落
  • 经常性惩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缺乏安全感,出错率更大
  • 做事逃避 :影响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 无法亲近孩子: 逃避、模仿、报复父母
  • 树立错误榜样: 孩子错误中学习

建议权威式教养: 回应孩子的需求的同时对孩子有要求 (如:当孩子要求学乐器,父母应引导孩子建立应有的行为态度,分辨兴趣来源再答应)

ABC 行为功能分析方法:
  1. 找出目标问题行为 - Behaviour
  2. 观察行为动机 – Activating event
  3. 教导孩子正确行为、感受自然结果,强化正面行为 – Consequence

备注: 以上内容摘自于2022年11月11日(星期五)8TV活力加油站,课题为 “ 新加坡餐厅对吵闹熊孩子父母罚款制”。 欲知详情及寻求协助, 请联络我们的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