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年心理健康 讲题: 关爱老年心理健康:迷茫与孤独
时间: 2022年8月2日(星期二), 9.30 am-10.30 am
主讲人: 李莉莉老人健康科学准博士,兼临床心理治疗师


其实迷茫并不是某个年龄段的人才会遇上,因为我们不管到哪个年龄段前面都会未知的路促使我们感觉迷茫的时刻。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对未来感觉迷茫?

对未知与未来充满疑惑和疑问实属人生常态,若个人对于未知的未来是持有正面情绪并抱有期待的,便不算迷茫。反之,陷入迷茫的人对于未知的态度是恐惧。此外,迷茫的人也会充满负面思想与情绪,如:会自我否定、担心他人对自己(负面)想法等。

迷茫和孤独的关系

促使人们陷入迷茫的诱因事件并不恒定,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因单一事件而诱发迷茫的情况。举例来说,某年长者可能因某次病痛(如:中风、受伤等)而担忧自身健康状况,进而发展成对未来的各种负面想法。通常,迷茫的迹象会在事件发生后的三个月内出现。但,如果个人是选择以逃避态度应对,迷茫的情况可能会便会持续,并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消失。若在3个月后,迷茫的情况还是持续而没有减少,或反增,可能会变成迷失。所谓孤单,通常意味着一个人无人作伴,并期待有人作伴。而孤独却不一样。对于孤独的人,即使身处人群中,内心依旧孤单,因为感觉身边的人都不了解自己。若迷茫的情况并未积极处理,孤独也会伴随而来。

为何迷茫?

  • 社会飞速的发展变化: 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已被深刻影响。由于不会上网、使用智能手机,许多的长者对于新技术摸不着头脑,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烦恼。随着时间的推移,长者也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逐渐与身边人脱轨。
  • 对明天的不确定感: 对于未来规划无明确想法。
  • 自我认知的不足: 不了解自己也是促使迷茫的其中一环。因此,长者们可试着写下自己的强项与弱项,并从中发掘自己,如:回想年轻时的兴趣爱好。
  • 自我评价/自信: 因对于自己的不自信,往往会伴随着负面和消极的想法。长者可以从“心”出发,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此改变对自己的负面看法,摆脱迷茫。


迷茫减法
学习 发展兴趣/爱好 社交圈 正面思考训练
  • 活到老,学到老

  • 例: 书本、上课、上网、分享
  • 充实生活

  • 耕种、烘培、慈善
  • 保持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保持心灵的健康

  • 朋友圈、义工、散工、宠物
  • 正思维静坐、呼吸运动

  • 当遇上负面事物,用正面思维进行转念。例:某人用力地关门 = 身体还健壮

孤独减法


  • 根据“迷茫减法”中提到的4个层面(学习、兴趣爱好、社交圈、正思维),并秉持动静平衡的活动准则,融入进日常生活规划。
  • 例子: 清晨(运动)+ 上午(阅读/学习)+ 中午(午膳)+ 下午 (安排兴趣活动)+ 傍晚 (正思维训练)
  • 若长者还在上班,以上的日常生活皆可调整。但,傍晚时分过后的活动安排,建议以静态活动为佳


备注: 以上内容摘自于2022年8月2日(星期二),不惑生命学苑公益课的《老爸老妈来上课》之心理健康课,课题为“关爱老年心理健康:迷茫与孤独“。 欲知详情及寻求协助, 请联络我们的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