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杀的课题名师早点, 多知一点。 你好。我是李莉莉心理治疗师。 今天和大家谈谈中学生自杀的课题。 花样年华,本是朝气勃勃的岁月,为何心理上承载着那么沉重的担子,进而失控造成难以挽回的结局呢? 中学生自杀个案再次敲起警钟:顿时让大家感叹生命该如何“教育”?

我在中学生咨询案例中,孩子生命发问的声音已悄然在青春期的孩子心中叩响,“然而关键是我们的生命教育是否足够强大,强大到能帮助孩子抵抗这些质疑、空虚、挫折等,让他们明白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青春期是个心理和生理巨变的“惊涛骇浪期”,这时候的孩子矛盾多又封闭,尤其当这种内部的变化与外部环境发生冲突时易引发极端行为,例如叛逆行为,离家出走,自伤或自杀等。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比如同伴的欺凌,老师的几句尖刻的话等都有可能引发危机,但最关键的还是生命教育及亲子关系,如果说父母不能理解他,甚至误解、打击他,这或许会成为压垮他们的因素。家是避风港,家是无所不谈的,家是互爱的,互助的,温暖的。家,除了需要真诚与关爱的沟通以维系亲密的亲子关系之外,也必须把生命教育带入家庭以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的价值坐标,帮助他们明白活着的价值依据是什么,增强他们内心的安全感。

此外,当前中学生自杀事件增多也在于当代青少年对生命及其价值的认知不成熟,“一方面中学生越来越有自我存在感,但另一方面他们对于生命的真正意义并不清晰,在面对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或外部批评时感觉不到自我及其价值,会试图通过自杀来进行‘对抗’或实现‘解放’”。

自杀大致分为:
1. 自杀想法: 自杀只是一个念头,想法,没有企图,也没有实际行动的意念。
2. 自杀企图:自杀的意向强烈,自杀已成为生活目标。
3. 自杀计划:已拟好自杀的时间,地点及方式,甚至把留言或遗书写好。
4. 自杀未遂:已有实际自杀行动,但因某种原因自杀不成。

以上的四种方式,除了第(1)项,其他三项都列为危险的自杀倾向行为,必须接受治疗及紧密监察。

除了自杀, 还有一种是非自杀性自伤 (NSSI)是自己行为造成疼痛或浅表损伤,但并不打算造成死亡。

一般上,当孩子情绪或心理上持续性的表现为情绪低落、对原本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专注力及精力丧失、睡眠及饮食混乱、变得不多话,自我评价过低,生活能力退弱和作业功能减低,辅导老师给与咨商疗程后如果进展不大或症状持续,建议把孩子转介到医院或私人诊所接受主要由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师及其他合格医疗人员的治疗。

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帮助人在最坏的情况中还能活下去,除非他认识到他的生命,他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取自 Radio AIFM 106.7 《名师早点》5.10.2018